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吸纳能力强劲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吸纳能力强劲

文 / 胡雯

据脉脉高聘人才智库最新发布的《2023春招人才迁徙报告》显示,2023年春招期间,新经济所有⾏业的⼈才均供⼤于求。新能源汽车⾏业展现出强⼤的⼈才吸纳能⼒,以1.71的⼈才供需⽐在所有⾏业中位列第⼀。

超⼋成职场⼈认为2023年春招求职难

调研显示,职场⼈的普遍体感:超过80%的职场⼈认为找⼯作很难,⽽超过三分之⼀的职场⼈觉得⾮常困难。相⽐之下,只有4.53%的⼈觉得求职相对容易。2023年春招中,近四成求职者未收到任何岗位的offer,收到1个offer的求职者占⽐为18.37%,收到2—3个offer的占⽐为28.06%,收到4个及以上offer的占⽐仅为13.94%。求职难度可见⼀斑。

报告指出,在过去3年的春招中,新经济⾏业的平均岗位薪资⼀直呈持续增长趋势。2021年春招时,新经济⾏业新发岗位的平均⽉薪为36123元。2022年春招,这⼀数字增⾄40546元,同⽐增长了12.24%。2023年春招,平均⽉薪更进⼀步提升⾄43448元,同⽐增长了7.26%。值得注意的是,这⼀增长趋势发⽣在新发岗位数量持续减少的背景下。从需求侧看,新发中⾼端岗位数量随整体新发岗位量的减少⽽减少,但中⾼端岗位在所有岗位需求中的占⽐提升⾄78.88%,这表明中⾼端⼈才在就业市场仍然具有优势。从供给侧看,中⾼端⼈才的供给在持续增加,2023年春招中⾼端⼈才供给量占⽐达到68.61%。

企业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要求占⽐逐年增加。2023年春招,岗位ID中要求专科/不限学历的岗位占⽐为10.49%,较上⼀年同期降幅6.98%。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岗位占⽐为79.75%,增幅3.47%。要求硕⼠及以上学历的岗位占⽐为8.9%,增幅3.09%。要求博⼠及以上学历的岗位占⽐为0.86%,增幅0.43%。

新能源汽车⼈才需求连续3年增长

在2023年1—4⽉新发岗位量TOP10的⾏业中,新能源汽⻋⾏业⼈才需求连续3年同⽐增长,智能硬件、⼈⼯智能、企业数字化服务、芯⽚电⼦、游戏、新⾦融科技⼈才需求在2022年增长后,2023年出现回落。

新能源汽车⼈才吸纳能⼒拔尖,⼈⼯智能⼈才被各⾏业争抢。2023年1—4⽉,新能源汽车成为⼈才流⼊流出⽐最⾼的⾏业,⾼达1.45,呈现出巨⼤的就业潜⼒。其次是智能硬件,流⼊流出⽐达1.17。随着AI技术跨越能⼒分界点,新经济各⾏业对⼈⼯智能⼈才需求猛增。相⽐2022年春招,⼈⼯智能⾏业出现⼈才释出现象,⼈才流向纯互联⽹、企业数字化服务、电⼦商务&新零售、新能源汽⻋⾏业。新能源汽⻋继续展⽰出强⼤的⼈才吸纳能⼒,⼴泛吸收来⾃纯互联⽹、智能硬件、新⽣活服务、⼈⼯智能、企业数字化服务⾏业的⼈才。

游戏、企业数字化服务对学历要求相对友好,要求专科以上学历的占⽐约为13%。证券经纪、⼈⼯智能⾏业对学历要求较⾼,其中,证券经纪⾏业要求硕⼠以上学历的岗位占⽐为30.64%,⼈⼯智能⾏业要求硕⼠以上学历的岗位占⽐为21.92%,要求博⼠以上学历的岗位占⽐为4.27%。

新⽣物医药、通信、投资/FA等⾏业对年龄友好,新医疗服务、智能家电更重经验。年龄友好的岗位通常对⼯作经验不设限。新经济各⾏业中不限经验岗位占⽐超过20%的有:新⽣物医药(22.34%)、通信(23.62%)、投资/FA(21.25%)。此外,新能源汽⻋(16.67%)、证券经纪(18.12%)、⼈⼯智能(16.25%)对经验不设限的⽐例也相对较⾼。

AI算法⼯程师炙⼿可热,新能源汽⻋三电⼈才紧缺,算法⼯程师成为多个⾏业热招的⼈才,尤其是⼈⼯智能⾏业,算法⼯程师成为招聘和求职的热门岗位TOP1。

⾼技能⼈才供不应求,不受“求职难”的⼤环境影响。模拟芯⽚设计、半导体技术、电池⼯程师、汽⻋电⼦⼯程师是最紧缺⼯种,供需⽐均⼩于0.5,⾄少有2个企业争抢1位⼈才。其后是智能驾驶系统⼯程师、集成电路IC设计⼯程师,供需⽐均低于0.6。

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吸纳能力强劲

杭州⼈才吸引⼒夺魁

调研显示,中⼩企业及1000—1万⼈规模企业成就业中坚,巨头企业招聘需求三年连跌。近3年春招,百⼈以下和1000—1万⼈规模的企业招聘数量连续3年上升,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中的中坚⼒量。与此相反,万⼈以上的巨头公司在近3年的春招中招聘需求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巨头公司纷纷进⼊组织调整期减少了新增招聘需求所致。

杭州⼈才吸引⼒夺魁,⼴州⼈才净流出。杭州成为新经济⼈才吸引⼒最强的城市,⼈才流⼊流出⽐最⾼达到1.17。其次是深圳,⼈才流⼊流出⽐为1.08。佛⼭、长沙紧随其后,流⼊流出⽐均超过上海、北京。值得关注的是,⼴州处于⼈才净流出状态,流⼊流出⽐仅为0.93。

北京在⼈⼯智能、企业数字化服务、新⽣活服务⾏业新发岗位量断层领先,上海则在芯⽚电⼦、游戏、电⼦商务⾏业拥有强⼤的⼈才吸纳能⼒,深圳的智能硬件⾏业新发岗位量位居全国第⼀,南京新能源汽⻋⾏业的新发岗位量超过北京位居第⼆,杭州新⾦融科技⾏业的新发岗位量领先上海居全国第⼆。上海以36341元位列全国新经济领域新发岗位平均⽉薪资第⼀,北京以35457元居第⼆,杭州以33634元险胜深圳的33291元,位列第三。

⼀线城市对“求职难”的体感最强,感觉“⾮常难,很多求职者找不到⼯作,同事没有主动离职”的职场⼈⽐例最⾼,达到38.33%。各级城市均有超过3/4的职场⼈感到求职难。

AIGC冲击职场,六成职场⼈选择主动学习

2023春招期间,没有⼯作变动的职场⼈占⽐为44.4%,⽽2022年2⽉底的调研显⽰这⼀数字为23.77%。2023年春招,计划跳槽的职场⼈占⽐20.69%,去年2⽉这⼀数字为49.71%。相⽐于去年,职场⼈的⼼态上明显更加求稳,不敢主动离职。此外,2023年春招,14.74%的职场⼈主动跳槽,9.24%的职场⼈被裁待业中,3.37%的职场⼈辞职创业。

数据显⽰,在已跳槽和计划跳槽的职场⼈中,泛投简历的现象⾮常普遍,近1/3的求职者投递简历次数超过50个。尤其是被裁待业⼈群中,简历投递次数超过20次的比例高达77.0%,远⾼于跳槽进⼊新公司的51.8%和计划跳槽的46.9%。11.54%的被裁⼈群投递简历超过500次。近四成职场⼈年收⼊减少,18%职场⼈年收⼊减少30%以上。

参与调研的职场⼈中约25.0%的⼈涨薪,36%的⼈薪资没有变化。其中涨薪的⼈群中,40.36%为“跳槽进⼊新公司”⼈群,28.6%为“没有变化正常⼯作”⼈群。⽽在“被裁员待业中”⼈群中,75%收⼊减少;“辞职创业”⼈群中,60.57%收⼊减少。

调研数据显⽰,随着年龄增长,择业倾向越明确,转⾏成本越⾼,跳槽转⾏⽐例逐步降低。超六成00后跳槽转⾏。22—28岁跳槽转⾏⽐例为54.02%,29—35岁跳槽转⾏⽐例为51.28%,36—45岁跳槽转⾏⽐例为48.17%,45岁以上跳槽转⾏⽐例仅为26.09%。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威胁到职场⼈的饭碗。报告指出,⾯对压⼒,职场⼈选择的三条主要应对⽅法分别是,“学习AIGC⼯具”占⽐31.79%,位列第⼀;“学习更多跨界技能”占⽐28.95%,紧随其后;“保持淡定,短期内AI不会威胁我的⼯作”占⽐26.02%。⾯对AIGC的⼼态,不同⾏业的职场⼈分化明显。信息化程度越⾼的⾏业从业者越倾向于主动作为,如新医疗服务、⼈⼯智能、新教育培训、新能源、互联⽹、新⾦融科技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由:首席小编 发布于外推客,转载请联系作者,并且注明出处:https://www.waituike.com/1440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7月 31日 上午5:21
下一篇 2023年 7月 31日 上午5: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